刘旻霞,女,甘肃镇原人,博士,教授,硕士生导师,毕业于兰州大学,2003年至今,在必赢nn699net工作。
w 在寒旱区进行植物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方面的研究。主要关注人类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下,高寒草地群落生物多样性形成、维持机制及其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。致力于植被结构与功能的恢复与重建。
w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方面的研究,主要关注土壤沙化、盐渍化、土壤肥力下降及土壤污染危害,对土壤性质变化及发展趋势的动态分析测定。
w 基于大气污染遥感等技术手段,研究大气污染的形成及来源与生产力的关系。
w 本科生:《环境微生物学》;《生态工程》;《城市生态学》;《生态学》;《环境微生物学实验》。
w 研究生:《环境生物工程》;《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》;《环境生物学》;《污染生态学》。
w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项目编号:31760135):项目名称,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南坡-北坡梯度上植物群落构建机理研究,2018/01-2021/12。
w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项目编号:31360114):项目名称,亚高寒草甸植物叶片氮、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对坡向梯度的响应,2014/01-2017/12。
w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项目编号:20JR10RA089):项目名称,高寒草甸植物-凋落物-土壤养分元素化学计量对海拔梯度的响应,2021/02-2023/01。
w 甘肃省财政厅项目(项目编号:KJCX2021005),项目名称,甘南高寒草原退化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,2021/07-2022/12。
w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项目编号:0803RJZA093):项目名称,敦煌西湖湿地退化过程和可逆机理研究,2008/08-2010/12
w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项目编号:1107RJZA174):项目名称,敦煌西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与农业开发模式研究,2011/01-2013/01
w 甘肃省教育厅硕士导师项目(项目编号:0901-07):项目名称,甘南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,2010/01-2012/12
w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:敦煌西湖湿地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,2006/08-2008/03。
w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项目编号:3ZS061-A25-017):敦煌西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2006/08-2008/1。
近5年发表科研论文(代表性论文):
[1] Minxia Liu, Lu Xu, Siyuan Wang, et al. Deterministic process shape coexistence of alpine meadow species based on DNA barcode sequences. Ecological Indicators, 2022, 144 (2022) 109459
[2] Minxia Liu, Guojuan Zhang, Fengling Yin, et al.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along the elevation gradient in alpine meadows on the easternQinghai-Tibetan plateau. Ecological Indicators, 2022, 141 (2022) 109097
[3] Minxia Liu, Lei Zhu, Yibo Ma, et al. Response of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lpine meadow community to sampling scales. The Rangeland Journal, 2022, 44(1), 13-24. doi:10.1071/RJ21034
[4] Lei Zhu, Minxia Liu and Jiaying Song.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and Influent Factors of Tropospheric Ozone Concentration over China Based on OMI Data. Atmosphere,2022, 13, 253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
[5] Minxia Liu,YiboMa, Xinyu Wang et a. Plant Community Assembly Mechanisms of a Subalpine Meadow Community Along Different Successional Time. Rangeland Ecology & Management, 2021, 77, 118-125. DOI: 10.1016/j.rama.2021.04.006
[6] Minxia Liu, Xinyu Wang, Yibo Ma et al. The mechanism of species coexistence and diversity maintenance along aspects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Qinghai-Tibetan plateau. The Rangeland Journal, 2021, 43, 11-21. DOI: 10.1071/RJ20042
[7] Minxia Liu, Bowen Li, Lu Xu et al.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bl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Rhizosphere/Non-rhizosphere Soil of Potentilla Fruticosa Population in Alpine Meadow Elevation Gradient.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, 2021. DOI: 10.3389/fsoil.2021.741012
[8] Minxia Liu, Ruixin Yu, Liang Li, et al.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C, STN, and STP Contents Along a Slope Aspect Gradient of Loess Plateau in China.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, 2021. DOI: 10.3389/fsoil.2021.741000
[9] Minxia Liu, Yingdi Che, Jiao Jiao, et al. Exploring the community phylogenetic structure along the slope aspect of subalpine meadows in the eastern Qinghai-Tibetan Plateau, China. Ecology and Evolution, 2019, 3(5), 1-11. DOI: 10.1002/ece3.5117
[10] 穆若兰, 刘旻霞, 徐璐, 等.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典型植物资源利用效率及光合日变化探析[J].植物生理学报,2022,58(07):1381-1391.
[11] 王思远, 刘旻霞, 米佳乐, 等. 黄河上游段吸收性气溶胶指数(AAI)时空演化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[J].环境科学学报,2022,42(04):315-327.
[12] 肖仕锐, 刘旻霞, 李乐, 等. 河套平原O3浓度时空分布、传输路径及潜在源贡献分析[J]. 环境科学学报,2022,42(06):237-249.
[13] 李亮, 刘旻霞, 宋佳颖, 等. 基于VPM模型的甘肃省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动态变化[J].生态学杂志,2022,41(03):554-561.
[14] 刘旻霞, 张国娟, 李亮,等. 甘南高寒草甸海拔梯度上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的关系[J]. 应用生态学报,2022,33(05):1291-1299.
[15] 米佳乐, 刘旻霞, 王思远, 等. 基于卫星观测的中三角地区吸收性气溶胶的时空演化解析[J]. 环境科学学报,2022,42(04):328-340.
[16] 李乐, 刘旻霞, 肖仕锐, 等. 山东半岛近地面O3浓度时空变化及潜在源区解析[J/OL]. 环境科学: 1-18[2021-09-29]. DOI: 10. 13227/j. hjkx. 202107003.
[17] 秦毅, 刘旻霞, 宋佳颖, 等. 粤港澳大湾区近地层O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[J]. 环境科学学报, 2021, 41(08): 2987-3000.
[18] 徐璐, 刘旻霞, 穆若兰, 等.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谱系结构与多样性格局[J]. 中国环境科学, 2021, 41(03): 1387-1397.
[19] 孙瑞弟, 刘旻霞, 宋佳颖, 等. 西北四省吸收性气溶胶时空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[J]. 环境科学学报, 2021, 41(04): 1219-1230.
[20] 张国娟, 刘旻霞, 李博文, 等. 玛曲高寒草甸植物黄帚橐吾与莓叶委陵菜种群点格局分析[J]. 生态学杂志, 2021, 40(06): 1660-1668.
[21] 于瑞新, 刘旻霞, 李亮, 等. 长三角地区近15年大气臭氧柱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[J]. 环境科学学报, 2021, 41(03): 770-784.
[22] 李亮, 刘旻霞, 于瑞新, 等. 华中地区吸收性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及类型研究[J]. 环境科学学报, 2021, 41(03): 785-796.
[23] 刘旻霞, 南笑宁, 张国娟, 等. 高寒草甸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[J]. 生态学报, 2021, 41(13): 5398-5407.
[24] 刘旻霞, 李博文, 孙瑞弟, 等. 高寒草甸黄帚橐吾种群根际/非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特征[J]. 生态学报, 2021, 41(12): 4853-4863.
[25] 刘旻霞, 孙瑞弟, 宋佳颖, 等. 基于OMI数据的新疆地区臭氧柱浓度研究[J]. 中国环境科学, 2021, 41(04): 1498-1510.
[26] 刘旻霞, 张娅娅, 李全弟, 等. 甘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特征[J]. 中国环境科学, 2021, 41(03): 1405-1414.
[27] 刘旻霞, 李亮, 于瑞新, 等. 汾渭平原吸收性气溶胶时空演化及潜在源区分析[J]. 环境科学, 2021, 42(06): 2634-2647.
[28] 刘旻霞, 夏素娟, 穆若兰, 等. 黄土高原中部三种典型绿化植物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[J]. 生态学杂志, 2020, 39(12): 4098-4109.
[29] 刘旻霞, 张国娟, 南笑宁, 等. 甘南高寒草甸坡向梯度对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[J]. 西北植物学报, 2020, 40(08): 1414-1423.
[30] 刘旻霞, 焦骄, 潘竟虎, 等. 青海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(NPP)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[J]. 生态学报, 2020, 40(15): 5306-5317.
[31] 刘旻霞, 蒋晓轩, 李全弟, 等. 兰州北山不同植被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丰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[J]. 中国环境科学, 2020, 40(06): 2683-2691.
[32] 刘旻霞, 宋佳颖, 孙瑞弟, 等. 近14年西北地区甲醛柱浓度的时空变化研究[J]. 中国环境科学, 2020, 40(06): 2321-2334.
[33] 刘旻霞, 李全弟, 蒋晓轩, 等. 甘南亚高寒草甸稀有种对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贡献[J]. 生物多样性, 2020, 28(02): 107-116.
[34] 刘旻霞, 李全弟, 蒋晓轩, 等. 兰州市北山不同林地春夏季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[J]. 生态学报, 2020, 40(12): 3955-3967.
[35] 宋佳颖, 刘旻霞, 孙瑞弟, 等. 基于OMI数据的东南沿海大气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[J]. 环境科学学报, 2020, 40(02): 438-449.
[36] 张娅娅, 刘旻霞, 李博文, 等. 不同海拔矮嵩草与火绒草种群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[J]. 生态学杂志, 2020, 39(02): 404-411.
[37] 刘旻霞, 南笑宁, 夏素娟, 等. 皋兰老虎台红砂种群在不同坡向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[J]. 干旱区地理, 2019, 42(06): 1359-1367.
[38] 刘旻霞, 李俐蓉, 车应弟, 等. 高寒草甸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研究[J]. 植物研究, 2019, 39(05): 760-769.
[39] 刘旻霞, 张灿, 李瑞, 等. 不同坡向对高寒草甸秋冬季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影响[J]. 兰州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9, 55(03): 380-387+394.
[40] 刘旻霞, 夏素娟, 南笑宁, 等. 基于Ripley’s K(r)函数的荒漠锦鸡儿种群分布格局[J]. 干旱区研究, 2019, 36(03): 606-613.
[41] 刘旻霞, 蒋晓轩, 李全弟, 等.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[J]. 生态环境学报, 2019, 28(01): 39-47.
[42] 李博文, 刘旻霞, 张娅娅, 等. 甘南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乳白香青与长毛风毛菊的点格局分析[J]. 西北植物学报, 2019, 39(08): 1472-1479.
[43] 李全弟, 刘旻霞, 夏素娟, 等. 甘南高寒草甸群落的物种-多度关系沿坡向的变化[J]. 植物生态学报, 2019, 43(05): 418-426.
[44] 南笑宁, 刘旻霞, 朱恭, 等. 黄土高原中部红砂与荒漠锦鸡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[J]. 生态学杂志, 2019, 38(02): 354-360.
[45] 刘旻霞, 李瑞, 张灿, 等. 兰州市南山季节性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影响因素[J]. 中国环境科学, 2018, 38(07): 2722-2730.
[46] 刘旻霞, 李文, 连依明. 基于Ripley K(r)函数的金露梅与蒲公英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[J]. 生态学杂志, 2018, 37(07): 1925-1931.
[47] 刘旻霞, 连依明, 李文. 微地形对优势种群点格局和关联性的影响[J]. 应用生态学报, 2018, 29(05): 1569-1575.
[48] 刘旻霞, 赵瑞东, 邵鹏, 等. 近15 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[J]. 干旱区地理, 2018, 41(01): 99-108.
[49] 李俐蓉, 刘旻霞, 焦骄, 等. 高寒草甸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叶片光合性状研究[J]. 生态环境学报, 2018, 27(12): 2225-2233.
[50] 夏素娟, 刘旻霞, 朱恭, 等. 荒漠植物红砂与西北针茅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[J]. 西北植物学报, 2018, 38(11): 2129-2137.
[51] 焦骄, 刘旻霞, 李俐蓉, 等. 近12年华北五省区域对流层甲醛柱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[J]. 环境科学学报, 2018, 38(06): 2191-2200.
[52] 刘旻霞, 赵瑞东, 张灿, 等. 亚高寒草甸植物叶片生理指标对坡向的响应[J]. 应用生态学报, 2017, 28(09): 2863-2869.
[53] 刘旻霞, 车应弟, 李俐蓉, 等. 甘南高寒草甸微地形上植物叶片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[J]. 生态学杂志, 2017, 36(09): 2473-2480.
[54] 刘旻霞. 甘南高寒草甸植物元素含量与土壤因子对坡向梯度的响应[J]. 生态学报, 2017, 37(24): 8275-8284.
[55] 刘旻霞. 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植物光合生理和叶片形态差异[J]. 生态学报, 2017, 37(24): 8526-8536.
[56] 刘旻霞, 李俐蓉, 车应弟, 等. 甘南亚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矮嵩草与珠芽蓼种群点格局及其关联性[J]. 生态学杂志, 2017, 36(10): 2685-2691.
[57] 刘旻霞. 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金露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[J]. 应用生态学报, 2017, 28(06): 1817-1823.
[58] 李瑞, 刘旻霞, 张灿, 等. 甘南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[J]. 生态环境学报, 2017, 26(11): 1884-1891.
[59] 车应弟, 刘旻霞, 李俐蓉, 等. 基于功能性状及系统发育的亚高寒草甸群落构建[J]. 植物生态学报, 2017, 41(11): 1157-1167.
[60] 张灿, 刘旻霞, 李瑞, 等. 甘南亚高寒草甸冷暖季土壤纤毛虫群落对坡向的响应[J]. 生态学杂志, 2017, 36(09): 2465-2472.
[61] 孙辉荣, 刘旻霞, 侯媛. 甘南亚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变化对不同坡向的响应[J]. 生态学报, 2017, 37(21): 7304-7312.
[62] 赵瑞东, 刘旻霞, 李瑞, 等. 基于OMI数据太原市NO2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[J]. 环境科学与技术, 2017, 40(06): 141-148.
[63] 侯媛, 刘旻霞, 孙辉荣. 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寒草甸植物叶性状对微生境变化的响应[J]. 应用生态学报, 2017, 28(01): 71-79.
获奖情况:
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、配套政策和评价体系研究(项目编号:04BJY016),2008.07,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一等奖。
2006年荣获西北师大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称号。
2014年荣获西北师大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称号。